入伏,标志着一年中最热的时期已经到来。在这个特殊的时节,掌握正确的养生方法对于保持身体健康、预防疾病至关重要。
一、饮食调养
1. 清淡为主:入伏后,人体消化功能相对较弱,饮食宜清淡,减少油腻、辛辣及刺激性食物的摄入。多食用蔬菜、水果,如苦瓜、冬瓜、西瓜、梨等,既能清热解暑,又能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2. 多吃“苦”:苦味食物如苦瓜、苦菊等,具有清热泻火、健脾燥湿的作用,有助于消除暑热和湿气。
3. 补充水分:高温天气下,人体出汗增多,要及时补充水分。除了白开水,还可以选择绿豆汤、菊花茶、荷叶茶等,既能解渴,又有一定的养生功效。但要注意避免过度饮用冷饮,以免损伤脾胃。
二、起居作息
1. 适当晚睡早起:顺应夏季昼长夜短的特点,可适当晚睡早起,但晚睡不宜超过 23 点。中午小憩片刻,有助于恢复精力,缓解疲劳。
2. 避免贪凉:室内空调温度不宜过低,一般控制在 26 - 28℃为宜,避免长时间直吹空调或风扇,以防感冒和关节疼痛。
3. 注意防暑:外出时做好防晒措施,如戴帽子、打遮阳伞、涂抹防晒霜等,尽量避免在高温时段外出活动。
三、运动锻炼
1. 选择合适时间:运动宜在清晨或傍晚气温相对较低时进行,避免在中午高温时段锻炼。
2. 适度运动:可选择散步、慢跑、太极拳、瑜伽等较为舒缓的运动方式,避免剧烈运动导致大汗淋漓,损伤阳气。
3. 及时补充水分:运动过程中要及时补充水分,以防脱水。
四、情志调节
1. 平心静气:炎热的天气容易让人心情烦躁,应保持平和的心态,避免情绪波动过大。可以通过听音乐、阅读、冥想等方式来舒缓心情。
2. 避免焦虑:不要过度担忧炎热天气对身体的影响,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身心健康。
五、穴位按摩
1. 涌泉穴:位于足底,屈足卷趾时足心最凹陷中。经常按摩涌泉穴可以滋阴降火、宁心安神,缓解疲劳。
2. 内关穴:位于前臂掌侧,腕横纹上 2 寸,掌长肌腱与桡侧腕屈肌腱之间。按摩内关穴有养心安神、和胃降逆、宽胸理气的作用。
六、冬病夏治
入伏后是“冬病夏治”的好时机。对于一些冬季易发作或加重的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哮喘、过敏性鼻炎等,可以通过三伏贴、艾灸、拔罐等中医疗法进行调理,以增强体质,预防疾病的发作。
总之,入伏后的养生要顺应季节特点,从饮食、起居、运动、情志等多方面进行调养,让身体适应炎热的气候,保持健康的状态,安然度过夏天。
唐山市第七医院
主管护师巴梦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