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议提案

建议提案

对政协唐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33166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2-16 10:40:30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唐卫健案字〔202346

市侨联

贵联提出的“关于加强基层医生培训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参照其它地市,增加对基层医生培养的财政补贴”的建议。2022年,落实中央、省两级下达卫生健康人才培养补助资金1907.5万元,专项勇于紧缺人才培训、县乡村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万名医师支援农村工程、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等工作;市财政安排医疗服务能力提升项目资金23万元,用于乡镇卫生院院长、社区卫生服务机构负责人和乡村医生进行技术培训。

二、关于“加大互联网+医疗信息化建设力度”的建议。一是以市人民医院医疗集团为试点,积极推动远程诊疗、双向转诊工作落实落地。建设包括远程诊断服务平台(影像云、病理云、心电云)、分级诊疗协作平台、双向转诊协作平台、远程会诊云平台、其他辅助远程云平台,已有204家单位完成联网。实现了医联体内部患者病历信息共享、影像资料实时传输以及专家面对面网络会诊,患者在家门口就享受三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充分发挥三级医院专业技术优势及带动作用,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强化基层卫生机构能力,着力构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模式。二是接入省级远程诊室建设网络。按照省级统一安排部署,在滦州市、滦南县、乐亭县、迁西县、玉田县、遵化市、迁安市7个县(市),每个县统筹建设15个远程诊室,其中3个建在县级医疗机构,12个建在乡镇卫生院。目前,7个县(市)的远程诊室已建设完成。到2025年底,建成市人民医院、市第二医院、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等5家互联网医院,针对不同病种,探索健康管理服务路径,提供院内院外一体化的连续健康管理服务,加强医学影像、病理、心电等资源合理配置、整合利用,开展远程阅片、专家指导、报告回传等形式的远程会诊,提升医疗资源利用效率。拓展“互联网+”服务内容,建设医疗机构诊前、诊中、诊后全流程线上就医服务。

三、关于“完善在岗培训内容”“创新在岗培训形式”的建议

(一)主要工作

一是落实基层人才能力提升项目。贯彻落实国家、省卫生健康委组织实施的县、乡、村卫生人才能力提升项目,组织基层卫生人才系统开展线上理论、线下实操技能培训。自2019年以来,全市累计培训基层卫生机构管理人员518人、医师659、护士859、乡村医生5671二是开展县—乡对口帮扶项目。结合县域医联体建设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推动建立城市医师定期服务基层工作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使农村群众能够就近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目前,全市共有36所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对口帮扶189所乡镇卫生院。三是创新培训载体扩宽培训渠道。坚持顶层设计,着力解决基层做不好、做不了的实际问题,开通“唐山卫健线上大学”,发挥规培基地和三级医院师资优势,组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全科医生、乡村医生进行线上培训,进一步提基层疫情防控能力和公共卫生服务水平。同时,该平台还与现有网络结合,实现社会健康宣教功能,有效提升群众健康素养。四是创造性开展基层哨点履职能力大培训。研究制定《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哨点”履职能力大培训的实施方案》,县为单位组织开展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哨点”履职能力大培训,重点突出就诊人员监测、首诊登记报告、转运、消杀等首诊负责制职责履行和实战技能培训,大力开展“基层‘站哨人’履职能力知识竞赛”,全面强化了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医务人员“哨点”红线意识、底线思维、履职能力,夯实基层疫情防控“网底”。

(二)下步打算

    一是提升基层人才能力提升项目实施质量。2023年,我市将进一步密切与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合作,对年内67名骨干培训人员线下实习培训统一委托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培训基地组织管理,提升培训基地资质、保障培训效果。

四、关于“与华北理工大学医学部等合作”的建议

(一)主要工作

近年来,我市职校、高校重视医学专业人才培养,切实参与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展现出职校、高校的责任担当。职校(含卫校)开设了护理等公共卫生专业,培养护理等公共卫生人才。驻唐高中,华北理工大学医学院在全国具有一定的学术地位,拥有多个学科专业,建成了相对完善的本科生、硕士生以及博士生的培养体制。另外,华北理工大学冀唐学院、唐山职业技术学员在公共卫生人才培养方面也具有明显优势。

(二)下步打算

市教育局将鼓励有关高校加强学科建设,加强公共卫生领域人才培养。鼓励高校增设预防医学、全科医学、生物医药等公共卫生相关学科专业,适当扩大公共卫生及相关专业招生规模,鼓励有关高校建立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模式,开发全科医学特色课程体系。健全校地协同育人机制,搭建育人平台。积极与区域内优秀医学卫生机构合作,构建校企合作、校社合作的协同育人模式。鼓励有关高校医学卫生专业的学生利用假期安排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参加实践。配合市卫生健康委对基层在职卫生人才进行提高培训。


        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4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