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议提案

建议提案

对政协唐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13317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3-12-16 11:14:53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唐卫健案字〔202333

杨焕友委员:

您提出的后疫情时代加强重点人群疫情防控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为全面贯彻落实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关于印发对新型冠状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总体方案的通知》要求,自202318日起平稳有序实施新冠病毒感染“乙类乙管”以来,我委紧紧围绕“保健康、防重症”工作目标强化方案制定,狠抓工作落实,切实加强了重点人群疫情防控工作

    一、加强疫情防控宣贯培训。自新冠病毒感染实施“乙类乙管”以来,全市卫生健康系统及时加强了防控政策措施调整、疫情监测、医疗资源准备、药物储备、分级分类诊疗、疫苗接种、宣传引导等工作,对辖区相关防疫工作人员开展了全员培训,并根据需要多次开展培训。各级各类医疗机构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人员在诊治、巡诊过程中,加强健康知识科普宣传,引导群众注意个人防护,戴口罩、勤洗手、少聚集,树立重点人群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意识。

二、加强重点人群疫苗接种和健康台账管理。一是积极稳妥推动老年人疫苗接种。通过科学评估接种禁忌,各县(市、区)扎实推进符合条件的60岁以上目标人群“应接尽接”;以感染高风险人群、60岁以上老年人群、具有较严重基础性疾病人群和免疫力低下人群为重点,积极引导群众主动接种第二剂加强针,实行“愿接尽接”,促进老年人接种率持续提升。二是建立重点人群健康台账。建立了政府、乡镇(街道)、村民委员会及其公共卫生委员会,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室建立了协调联动机制,动态掌握村组内65岁及以上合并基础疾病老年人健康情况,落实“人头对人头”机制,按照重点人群、次重点人群和一般人群标注风险等级,全部建档立卡,完善居民电子健康档案,落实好分类分级健康服务。三是强化基层医疗机构服务。做实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充分发挥家庭签约医生小分队作用,对65岁及以上合并基础疾病风险人群定期随访,协助做好抗原检测、健康监测、基础病防治和退热止咳类用药指导,引导无症状、轻症患者安心居家治疗,做好健康指导。完善区域转诊平台机制,落实二级以上综合医院分片包干责任制,选派医务人员到基层驻点服务,提升基层对重症倾向患者筛查、分流能力,及时做好转诊服务。

三、抓实抓牢特殊场所管理。市民政、卫健、司法等部门加强了养老机构、社会福利机构、精神专科医院、监所、荣军院、干休所等管理,结合设施建设采取内部分区管理措施,设立闭环管理区、流动管理区和健康观察区(),按要求开展健康监测和核酸检测。全市各特殊场所为防范疫情引入和扩散风险,及时发现、救治和管理感染者,建立完善了感染者转运机制、与医疗机构救治绿色通道机制,对机构内感染人员第一时间转运和优先救治,为控制场所内聚集性疫情做好了应急处置工作。教育部门制定了学校新冠病毒感染防控具体措施,学校师生开展健康监测,做好防疫物资储备。

四、强化新冠病毒感染监测与应对。一是开展哨点医院监测。唐山市人民医院、市妇幼医院、遵化市人民医院、迁安市人民医院和滦州市人民医院作为全市新冠病毒(流感)哨点医院,每日收集就诊的有发热、呼吸道感染等症状病例抗原和核酸检测数和结果阳性人数,每周汇总按照流感检测网络程序上报。各级疾控机构严格落实监测预警和形势研判机制。二是开展社区、重点机构居民监测。各县(市、区)、开发区(管理区)及时动态监测社区居民核酸检测和抗原自测人数及阳性数,动态分析人群感染和发病情况;各级民政部门积极组织养老院、社会福利机构按照规定频次定期开展核酸检测,严格控制机构内疫情传播。

下一步,我委将按照国家、省、市防控要求,进一步加强重点风险人群防控、疫情监测预警、提升医疗救治能力和宣传教育等工作,全力保障人民群众身体健康权益。



                                 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3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