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唐卫健议字〔2024〕22号
薛景丹代表:
您提出的关于“弘扬中医药文化 传承国粹精神”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深入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关于中医药振兴发展决策部署,高质量推动唐山中医药事业传承创新发展。
一、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我市始终把中医药事业的建设和发展摆在卫生健康工作的重要位置,深刻认识推进中医药文化传承创新发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先后印发《唐山市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唐山市中医药发展“十四五”规划》和《唐山市中医药健康文化“贴心”工程实施方案(2021-2025年)》等文件。多形式多途径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宣传活动,大力弘扬中医药文化,普及中医药健康知识,让群众认识中医药、使用中医药、喜爱中医药。一是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集中宣传活动。每年由市卫健委组织全市中医药机构在广场、公园、社区等公共场所集中开展“中医药文化服务月”活动。通过展览展示、专家义诊、健康咨询、互动体验、非遗展示、节目展演、科普讲座、视频展播等,丰富中医药文化服务供给。二是组织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活动。全市各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托各级各类中医医疗机构,组织中医药专家深入机关、社区、校园、乡村等,开展中医药文化科普巡讲,讲好中医药故事,讲授中医药饮食、起居、情志调摄、食疗药膳、运动锻炼等养生保健知识,宣传普及中医药养生保健技术方法,提高群众中医药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引导人们正确认识中医药的价值和魅力。三是发挥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和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宣传教育功能。充分利用我市省级中医药文化宣传教育基地(迁安市中医医院)示范引领作用,以展览展示、互动体验、科普宣传、制作VR网上展馆等形式,持续发挥基地场馆文化展示、传播和服务功能,使更多群众走进基地,接受中医药文化教育与服务。同时依托县级中医医院、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综合服务区(中医馆、国医堂)中医药健康文化知识角,通过设立宣传展板、实物展柜、中医养生保健服务体验专区、中医药书报刊阅读角或运用电子音像设备播放中医药宣传片,帮助城乡居民体验感受中医药文化,开办科普讲座等形式,营造浓厚氛围,使群众更加便捷、直接地获得中医药文化和养生保健知识,提升了群众的中医药文化活动参与度和获得感。
二、加强中医药技术传承创新发展。一是落实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我市深入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中医药发展战略规划纲要(2016-2030年)》,严格贯彻落实中医药师承教育制度。支持有丰富临床经验和技术专长的中医、中药专业技术人员在执业、业务活动中带徒授业,传授中医药理论和技术方法,培养中医药专业技术人员。二是持续开展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目前,我市建有31个中医药传承工作室,其中国家级19个,省级12个,采取临床跟师带教、指导典籍研读和理论学习等方式传承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思想,培养高层次中医药人才。
三、夯实基层中医药服务基础。我市全面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法》《河北省中医药条例》,深入落实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求,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不断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目前,全市已形成了以县级中医医院为龙头,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为枢纽,村卫生室(站)为网底,县级综合医院、民营医院和中医诊所为补充的中医药服务网络格局,实现了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国医堂建设全覆盖。全市所有基层医疗机构均设置中医科、配备中医师,能够为辖区居民提供中医药服务,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艾灸、刮痧、推拿、拔罐、康复理疗等中医适宜技术服务。
为保障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有效发挥,我市深入贯彻落实省中医药局等九部门制定的《河北省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实施方案》,推进基层中医药改革,加大基层中医药服务的政策支持,不断优化基层中医药人员发展环境,在职称晋升、薪酬待遇、进修学习等方面给予基层优惠政策,提升基层中医药岗位吸引力。同时,积极与市医保局沟通,鼓励将疗效确切、体现中医药特色优势的中医药适宜技术推广和纳入医保支付范围。
下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弘扬中医药文化精神,广泛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群众喜闻乐见的中医药文化宣传活动,普及中医治未病理念,传播中医适宜技术、养生保健方法,引导城乡居民自觉养成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方式,推动中医药成为群众促进健康的文化自觉,不断增强人民群众的中医药文化参与感、获得感和认同感。同时,在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十四五”行动计划的基础上,加强与相关部门的沟通协调,争取出台更多符合中医药规律和特点的政策措施,促进我市中医药事业高质量发展。
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