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议提案

建议提案

对政协唐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34265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09 14:55:26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唐卫案字〔202455


农工党唐山市委

单位提出“进一步加强我市基层卫生机构中医专科建设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全面贯彻《中医药法》《河北省中医药条例》,深入落实促进中医药发展的各项政策要求,通过持续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不断健全基层中医药服务体系,扩大优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完善基层中医药服务网络,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大幅提升。

一、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建设。十二五以来,我市大力开展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行动,先后印发《唐山市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实施方案》《唐山市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142016)》《唐山市“国医堂”建设实施方案》等文件,全面加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医药服务设施建设。全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乡镇卫生院根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基本标准》《乡镇卫生院中医科基本标准》《河北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建设基本标准》,加强中医科、中药房建设,购置中医诊疗设备,分批次完成了中医综合服务区(国医堂)建设。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按照《河北省中医药特色示范社区卫生服务站建设基本标准》《河北省中医药特色示范村卫生室建设基本标准》配备中医诊疗设备,规范开展中医药服务。到2022年底,我市实现了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建设全覆盖,所有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均在中央及地方财政资金支持下建立了“国医堂”,设置了中医科、中药房,配备了中医师、中药师,购置了煎药机、中医理疗、康复等中医药诊疗设备,能够为辖区居民提供610种以上中医药服务。人民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艾灸、刮痧、推拿、拔罐、康复理疗等中医药服务,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得到大幅提升。

二、加强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一是充分发挥中医药院校人才培养主阵地作用。位于我市的华北理工大学设立了中医学院,下设中医学、针灸推拿学和中西医临床医学3个本科专业,建有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名老中医、学术传承推广基地5个,培养大量中医药人才。二是坚持发展中医药师承教育。多年来,我市坚持实施多层次的师承教育项目,扩大师带徒范围和数量,将师承教育贯穿临床实践教学全过程。长期坚持推进名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研修、传承工作室等项目建设。三是强化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推进中医类别全科医生培养,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和全科医生中医特设岗位计划等人才培养、聘用工作,按照《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要求,开展农村具有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纳入乡村医生管理工作等方式,充实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才队伍。四是广泛开展“西学中”培训。通过对西医医师进行中医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基本技能以及中医药相关知识的学习培训,培养一大批理解中医药、信任中医药,具有中西两种医学思维,能够正确运用中、西医两法防治疾病的复合型医学人才,有效缓解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不足问题。

三、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办中医。我市认真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社会力量在基层优先举办妇科、儿科、骨伤、肛肠等非营利性中医专科医院,发展具有中医特色的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和护理院,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鼓励药品经营企业举办中医坐堂医诊所,保障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同时落实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全面放开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审批的通知》,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诊所,允许取得乡村医生执业证书的中医药一技之长人员在乡镇和村开办中医诊所,中医药服务延伸至百姓家门口。

下步,我委将进一步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专科建设,不断提升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一是持续推进基层医疗机构“国医堂”服务内涵提升建设。重点加强基层医疗机构中医药人员配备、中医药技术服务提供和中医设备配备。改善社区卫生服务站、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条件。推进“中医阁”建设,打造区域相对独立、中医服务更加丰富的中医药服务场所。力争到2025年,20%的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建设“旗舰国医堂”,所有社区卫生服务站和和村卫生室具备提供中医药服务条件。二是进一步扩大基层中医药人才有效供给。贯彻落实省中医局关于鼓励跨地区拜师、“一带多”、“多带多”相结合的培养模式,扩大师带徒覆盖面,为基层医疗机构拓展人才培养途径。持续开展基层中医临床技术骨干培养、中医馆骨干人才培养、中医类别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基层中医转岗培训等工作,在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医学生培养计划中积极招收中医专业学生,为基层培养更多高素质中医药人才。对现有基层中医药人员通过岗位培训、外出进修、跟师学习等方式,提高岗位技能和服务能力。继续加快中西医结合人才培养,广泛开展西医学习中医培训,鼓励“西学中”人员开展中医药服务。鼓励退休中医医师和中医(专长)医师到基层执业服务。加强基层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不断扩大、优化基层中医药人才队伍。三是联合财政部门,积极争取中央、省或者市级财政资金支持,加大对基层医疗机构中医专科建设的扶植力度。支持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开展“国医堂”内涵提升项目建设,增设购置中医理疗、中医康复等设施设备,改善中药房条件,打造“国医堂”升级版,建设“旗舰国医堂”,为辖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高效的中医药服务。四是持续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省政府办公厅关于促进社会办医加快发展的实施意见》《省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全面放开只提供传统中医药服务的中医门诊部和中医诊所审批的通知》精神,鼓励社会力量在县域举办中医类别医疗机构和中医特色医养结合机构,发展中医特色康复医院、护理院()。支持有资质的中医专业技术人员,特别是名老中医开办中医门诊部、中医诊所。鼓励社会力量自主或与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合作举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支持企业举办连锁中医医疗机构。社会办非营利性中医医疗机构和政府办中医医疗机构在准入、执业等方面享有同等权利。


                       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