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唐卫健案字〔2024〕58号
民建唐山市委:
贵单位提出的“推进医联体建设 助力分级诊疗就医新格局”收悉,现答复如下:
我市始终坚持合理布局医疗资源,科学制定就诊管理措施,制定出台多方政策,从民生战略角度全方位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分级诊疗建设。
一、推进城市医疗集团(医联体)建设。印发《唐山市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建设工作实施方案》,选取唐山市工人医院作为牵头医院,在前期医联体建设的基础上,探索推进紧密型城市医疗集团,目前成员单位包括医院、社区、养老机构113家,已经建设成为一个覆盖市、县、乡、村四级的金字塔形医疗网络。医联体信息化平台已完成了远程医疗、医技中心(影像、病理、心电、检验、B超)、慢病管理、双向转诊四大系统建设,医联体内实现了远程协同服务和远程医疗服务,实现了业务与数据互联互通,促进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2023年,城市医院门诊预约比例增长到20.77%,城市医疗集团上转患者4751人次,下转患者2270人次。
二、推动京津医联体建设。印发《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等五部门关于印发<京津冀紧密型医联体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通知》,从医联体、专科联盟、远程医疗协作网多模式入手,全面推动京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我市。截至2023年底,共有12家市内医疗机构和11家京津医疗机构签订19个合作协议,其中唐山市工人医院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唐山利康医院与天津泰达心血管医院已经北京、天津、河北三地卫健委确认为第一批京津冀医联体。2023年,京津共输入我省医疗专家431人,接待门诊患者2.3万人次,合作开展手术3437台次,远程会诊1185人次。通过密切与京津高水平医院合作,吸引京津优质医疗资源下沉,提升我省疑难重症救治水平及基层医疗服务水平。
三、推动县域医共体建设。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与城市三级医院对接工作的通知》,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推行县域医共体建设,将公立妇幼保健机构、专科机构、卫生院和集体产权村卫生室全部纳入医共体管理。制发《进一步推进县域医共体建设方案》,滦州市、滦南县做为国家紧密型医共体建设已取得一定的运行经验,全面提升县级公立医院综合能力。通过紧密型医共体建设,整合推进区域医疗资源共享,优化了医疗资源配置,盘活了县域医疗资源。医共体内部通过上下转诊、技术支持、远程会诊、结果互认等形式,进一步促使医疗资源下沉,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机构门诊量大幅上升,县域诊疗能力不断加强,基本实现大病不出县目标。
四、推动专科联盟建设。按照《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唐山市专科联盟建设的通知》文件要求,规范医联体名称、成立专科联盟条件、章程应明确的责任、义务、权利,建立了组建申报、备案制度等。以唐山市第二医院为核心,组建唐山市骨科联盟;以市精神卫生中心、开滦卫生中心组建精神卫生联盟;以唐山眼科医院为龙头,组建眼科专业联盟;同时以三级专科医院为龙头或以一所三级综合医院的省级重点学科或省级临床重点专科为主,整合全市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同一专科的技术力量,建立特色专科联盟,目前已经成立了麻醉、急诊急救、内分泌、烧伤、传染病等23个专科联盟。通过专科联盟的建立,发挥三级医院以及学科带头人的资源优势,从二级诊疗科目着手,更有针对性的“填平补齐”县区单病种救治水平,有效提升县区医院科室水平,进一步降低上转率、误诊率,切实做到医疗资源下沉。
五、推动远程医疗协作网建设。依托唐山市人民医院远程医疗平台,与路南区、迁西县、玉田县、滦南县、古冶区、开平区、曹妃甸区等县域医共体及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建设远程病理中心、影像中心、会诊中心、心电中心、血压中心、基因检测中心、核医学检验中心等开展下级检查、上级远程诊断服务。截至目前,远程医疗协作网内共完成线上平台会诊46.5万例,其中人民医院线上会诊37.6万例,包括:影像会诊20.5余例,心电会诊15.98万余例,临床会诊265例,病理普通会诊1万余例,远诊血压会诊427例。帮扶滦州市、玉田县、迁西县、曹妃甸区等地建设二级县域平台,已完成8.89万余例远程会诊。
六、推进疑难重症援助体系建设。建立市疑难重症援助中心,全市共有92家医疗机构可依托市疑难重症远程会诊平台实现“一对一”或“一对多”远程会诊。其中:市中心区三级公立医院8家,县区二级及以上公立医院33家、妇幼保健院12家、乡镇卫生院27家,非公立二级综合医院10家、专科医院2家。1-5月,累计开展市级远程会诊563例(含县区转市内3例),其中: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会诊159例、市工人医院会诊151例、市人民医院会诊109例、开滦总医院会诊62例、市妇幼保健院会诊53例。提升基层诊疗水平,降低了县域患者的外诊率。
七、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服务水平。一是基层医疗机构设置全覆盖。依据《河北省“十四五”医疗卫生服务体系规划》要求。每个街道办事处范围或3万至10万居民规划设置1所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人口不足3万的街道办事处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难以覆盖的社区可适当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站。按照人口在居住小区(网格)合理设置社区卫生服务点。2022年,印发了《唐山市关于推进城市居民小区卫生站设置全覆盖工作实施方案》,依据方案要求2000人以上(含2000)的小区建一所卫生站;不足2000人的小区按照“就近相邻、每2000人至少设置1所”的原则联合设置卫生站。唐山常住人口为771.80万人,其中市区人口501.20万人。截至目前我市共设有社区服务中心49所、社区卫生服务站150所,社区卫生服务点(小区卫生站)598个。打造15分钟医疗圈,做到了医疗机构全覆盖,医疗服务全覆盖。二是持续开展“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活动”,优化社区医疗机构设施、设备及环境。市内所有基层医疗机构按照《社区服务中心能力服务标准(2022)》要求,从功能任务和资源配置、基本医疗和公共卫生服务、业务管理和综合管理等四大方面90个指标开展自评,市级进行复核抽验。截至目前,我市累计创建了43家推荐标准和193家基本标准基层医疗机构。推荐标准达标率为17.84%,基本标准达标率为97.93%。在改善群众就医体验、补充基层能力短板、持续提升基层防病治病和健康管理能力方面持续发力,坚持高质量发展。三是落实基本公共卫生经费、基本药物制度补助。对于提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落实基本药物制度的基层医疗机构,按考核结果及时拨付资金。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全市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各级财政到位资金为68043.64万元;截至2023年12月底,全市各基层项目执行单位均已将基本药物制度补助经费足额纳入各县区财政预算,专款专用执行到位。其中市级财政补助4.25元/人(不含省财政直管县,各区及乐亭县乡村人口105.26万人,市级补助447.36万元)已全部拨付到位。
八、推进中医药强市建设。近年来,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中医药事业发展,围绕中医药强市战略,坚持强化中医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服务能力和水平大幅提升,中医健康教育管理软硬件综合实力也实现了同步提高。一是强龙头,出资15.1亿元,启动市中医院选址新建,并列为全市20项民心工程重点项目,努力打造在京津冀具有品牌影响的区域性医疗服务中心、中医康复发展中心、中医药教学科研培训中心、中医药信息化互联网示范医院;二是壮枢纽,不断加大县级中医医院建设力度,投资7.5亿元的迁安市中医医院于2015年投入使用,投资2.69亿元的丰南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拟今年投入使用,投资4亿元的丰润区中医医院迁建项目已正式动工,全市10家县级中医医院全部达到二级甲等及以上水平;三是筑网底,深入实施基层中医药服务能力提升工程行动计划,实现了国医堂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全覆盖,在7家县级公立中医医院建设“两专科一中心”项目,不断加大适宜技术在基层的推广普及。
下步,我们将紧紧围绕建立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就医格局不断发力,深研细钻,努力为全市人民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