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议提案

建议提案

对政协唐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34424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09 16:53:46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唐卫案字〔202468


唐永靖、孙丽娟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实施公共电除颤(PAD)规划的提案”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指导思想,积极践行“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方案,深入推进健康中国·唐山行动,加强全民健康宣教、提升全民急救技能,不断增加全市公共场所AED投放数量,完善应急医疗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公众自救互救能力

一、强化政府主导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

推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布局配置、推广和使用是健康唐山心脑疾病防治行动的一项重要措施。我市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同、社会参与、合理配置、有序推进、科学管理”的原则,按照“谁主管、谁负责”的属地管理要求,实施自主安装,鼓励社会支持,着力提高大众健康技能水平和服务保障。强化政府主导和部门协同推进,以开展卫生应急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农村、进社区、进公共场所等“六进”活动和在医院开展面向公众的急救知识和技能普及为抓手,推动全民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设工程深入开展。

二、大力开展宣传培训,提高公众卫生应急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2023年,我市深入推动应急救护培训工作,以县级红会、救援救护志愿服务队为载体,面向社会和高校大力开展应急救护知识技能普及和培训。一是执行好市应急救护培训专项经费。大力开展红十字救护员、CPR+AED培训近230期、12594人取得红十字救护员证书,培训重点覆盖教育系统救援队、社区工作者、文旅服务行业等领域。二是开展关爱生命“救”在身边活动。联合市文明办开展7期关爱生命“救”在身边应急救护普及进社区活动,为220余名社区群众送上“红十字大讲堂”应急救护知识“必修课”。三是高质量开展高校大学生应急救护培训工作。唐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80名教职员工成为红十字应急救护师资,走进唐山师范学院、唐山工职院2所高校军训课堂,开展应急救护培训,3728余名新生取得CPR+AED证书。四是组织“世界急救日”主题宣传活动。融入应急体系大局,参与“全国防灾减灾日”“安全月咨询日”活动,先后在抗震纪念碑广场、开滦二中等多地,向公众普及应急救护技能、开展防溺水教育,发放宣传折页3.1万余份,服务群众近3.7万人次。五是创建了16个市级博爱家园示范点。以基层群众需求为导向,依托社区(村)为民服务站,配备血压计、轮椅等便民利民设备用品,开展老年关怀、健康义诊等特色志愿服务活动,更好满足基层群众需求。

三、以高质量创建国家卫生城市为依托,积极推广公共场所配备AED

按照“全域创建、全面申报”的原则,通过召开全市创建推进会议,分级分类推进公共场所配备AED。截至1215日,已经为学校、社区等重点行业、人员密集场所配置了AED设备近524台(累计),路北区、丰南区、海港区、高新区基本实现重点场所全覆盖。同时认真执行市应急救护培训专项经费,大力开展红十字救护员,培训重点覆盖教育系统救援队、社区工作者、文旅服务行业等领域。

四、下步工作

随着我全民卫生应急自救互救能力建设AED数量的不断充实,公众卫生应急自救互救意识和技能有所提高,但目前仍有一些困难待进一步解决,下步我们将主要从三方面开展工作:

(一)着手研究制定无公共电除颤(PAD)规划。将根据人口密度、人员流动量、分布距离、重点区域、场所面积等因素,按照3-5分钟内获取AED并到达现场为原则进行配置,重点对政务服务大厅、机场、火车站等大型交通设施、体育场馆、大型商场、学校、养老机构等不同公共场所配置AED的数量标准。

(二)继续深入开展宣传培训。充分发挥广播、电视、报纸、微信公众号、车载视频、LED电子屏等媒体媒介作用,以学校师生、警察、消防员等为重点人群,坚持世界急救日、全国防灾减灾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宣传与日常宣传相结合,面前全省公众开展急救知识和心肺复苏术、AED使用等急救技能培训,不断提高我公众卫生应急自救互救意识和能力。

(三)提高公共场所AED的配备数量。统筹各类资源,通过政府出资、慈善捐助、社会资本介入、公共场所自行购买等形式,不断提高公共场所AED配备数量。注重发挥社会资本作用,鼓励社会资本在我提供AED免费投放、维护、更新、急救宣传等一条龙服务,建立AED配备地图方便管理和公众查询,并通过其他相关产品服务补偿来回收投资,形成长期可持续的运行机制。


                              

                                                        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