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政民互动 > 建议提案

建议提案

对政协唐山市第十三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第134462号提案的答复

发布时间:2024-09-09 17:09:58

                                        是否同意公开:(是)

                                  办理结果:(A

                                          唐卫案字〔202471


张进霜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加强我市慢性病管理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现状和进展情况

慢性病是严重威胁我国居民健康的一类疾病,已成为影响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我委坚持预防为主,加强医防融合,在心脑血管、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糖尿病等多个疾病领域实施专项行动,积极探索建立慢性病预防、筛查、诊断、治疗、康复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模式,进一步提高人民健康水平。截至目前全市管理高血压患者人数保持在65.36万人以上,管理2型糖尿病患者人数达到28.61万人以上,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患者规范管理率分别达到73.7%73.1%。心脑血管疾病死亡率278.45/10万,城市和农村癌症早诊率83%19.41%全市共组建家庭医生团队1959个,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市县乡村四级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体系;全市推荐标准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43家、社区医院达到20;已创建迁安市、曹妃甸区等2国家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路南区、路北区、丰南区、丰润区、滦州市、遵化市等6省级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

二、所提建议的答复

(一)关于加强社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一是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资金逐年提升。各级财政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用于支持地方实施健康教育、0-6岁儿童健康管理、孕产妇健康管理、老年人健康管理、健康素养促进行动等项目。2009-2023年,中央财政支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人均财政补助标准由15元提升至89元。二是加大政府财政资金投入。截至目前,全市县级财政对民生工程资金共投入9402.298万元,其中对基层机构标准化建设总投入为3630.1556万元。全市155家乡镇卫生院、36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已达到基本标准。2019-2023年,43家乡镇卫生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达到推荐标准,其中20家被命名为社区医院,已经国家卫健委公示。三是巩固乡镇卫生院与村卫生室一体化管理成果。全市4660个村卫生室、4869名乡村医生全部实施了人员、工资等“十统一”管理。在此基础上,要求各县区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乡村医生工资、准入退出等长效机制。四是拓展公共卫生人才发展空间。有正规医学背景且具备相应临床知识的公共卫生医师可在医疗卫生机构参与传染病、地方病、常见慢性病等方面的医疗工作。

(二)关于提升基层全科医生慢病管理能力。一是落实基层卫生机构的健康教育与健康管理职能与责任。以多种形式和途径为辖区内常住居民开展心脑血管、呼吸系统等重点慢性非传染病以及健康生活方式、可干预危险因素的健康教育。二是多渠道加强基层公共卫生人员培训。通过各级财政补助资金,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免费培训”“乡村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等基层人才培养项目,不断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和水平。实施基层卫生人才能力提升培训项目,通过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对基层卫生人员常见病、多发病、慢病诊疗及健康管理等培训内容开展培训,有效提高基层卫生人员的慢病诊疗和健康管理能力。三是推动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层。结合县域医联体建设,开展一对一精准帮扶,推动建立城市医师定期服务基层工作机制,提高乡镇卫生院常见病、多发病诊疗能力,使农村群众能够就近享受更高水平的医疗卫生服务。全市已派驻中级及以上医师的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总数量为237个,实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城市医生派驻100%全覆盖,市精神病医院对口帮扶无精神卫生机构的县市区,有效填补了基层医疗机构精神病诊断的空白,基层医疗机构得到了“传、帮、带”基层群众真正享受到了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带来的红利。四是以县域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为抓手,实现全域慢病管理同质化。加快推进紧密型医疗集团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全面实施乡村卫生工作一体化管理,夯实基层工作网底。目前,我市共建立县域紧密型医共体15个,覆盖186个乡镇卫生院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依托县域医共体建设,推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上级医疗机构间建立上下分诊、双向转诊机制,逐步建立以慢病患者健康为中心的稳定、连续、全周期的管理服务模式。同时,整合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促进县域医疗卫生资源下沉、服务同质、技术带动、人员提升,试点地区县域医疗服务能力持续增强,逐步构建综合、连续、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五是加强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绩效评价工作。每年度扎实开展绩效评价,将资金管理使用、绩效目标落实情况、重点人群健康管理等作为绩效评价的重要内容,并与经费拨付挂钩,切实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导向作用。

三)关于提高居民慢性病管理健康意识。一是指导疾控机构和基层医疗机构积极开展健康宣教相关工作。依托主流媒体和新媒体公众号等媒介形式,开展形式多样的慢性病防治宣传教育,广泛宣传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科普知识,提高公众健康素养,引导公众做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二是扎实开展主题宣传活动。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日”“全民营养周”、“中国减盐周”等宣传日,深入校园开展“三减三健”活动,不断提高全民健康意识。三是强化健康促进。以健康教育进乡村、健康教育进家庭、健康教育进学校、健康教育阵地建设等为重点行动,将慢性病、癌症、慢性呼吸系统疾病以及糖尿病防治作为健康知识传播的重点内容,精准提供健康教育服务,扎实推进健康促进工作,提升居民健康素养水平。

三、下步工作计划

一是以健康城市、卫生城市和慢性病综合防控示范区建设为抓手,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坚持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动员社会、全民参与的慢性病综合防控机制,加强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为群众提供慢性病防、治、康、管的全流程健康管理服务。二是进一步提高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的质量,探索推进将日常评价和年度评价相结合、将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相结合,大力发挥绩效评价的激励作用,提高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质量和效果。三是组织专家级针对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全科医生,尤其是医疗资源相对薄弱地区的基层医务人员,持续开展健康教育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提升基层慢性病管理能力。



                       唐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2024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