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首页 > 新闻中心 > 卫健动态

卫健动态

让优化措施落地见效

发布时间:2022-11-15 10:06:54

 11月11日,国家卫生健康委网站发布《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 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提出二十条优化措施。随后,各地对标并结合实际对防控工作作出调整——

  统一思想认识,突出科学精准

  《关于进一步优化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措施科学精准做好防控工作的通知》中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是放松防控,更不是放开、“躺平”;要坚持既定的防控策略和方针,进一步提升防控的科学性、精准性。

  对此,多个省份均强调要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比如,陕西省提出,要深刻认识优化调整防控不是放松防控,要坚持科学施策、系统施策,坚决把规定的措施落实到位;山西省提出,要在优化防控措施上更加科学精准,在限时清零攻坚上突出控新清旧,进一步提速升级“早、快、准”防控措施;内蒙古提出,要严格对标二十条措施,细化各项防控举措,认认真真、老老实实抓落实,把责任担起来。

  在提升疫情防控的科学性和精准性方面,多地在对标二十条优化措施的基础上也进行了本地化的探索。比如,广东省、海南省三亚市在优化措施发布当天,便调整了密切接触者和入境人员的隔离期限,并不再甄别密接的密接,对目前在隔的次密接者解除隔离。河南省提出,要因时因势应变,改进完善、优化调整防控措施,不断提升防控措施科学性、精准性,持续扎紧“四个口袋”、筑牢“三道防线”。湖南省提出,把好外防输入关、监测预警关和转运隔离关,强化“三站一场”等入湘关口“两码”查验,统筹推进秋冬流感季期间多病共防、规范疫情处置。安徽省提出,要进一步优化调整密切接触者、高风险区外溢人员、入境人员等重点人员分类健康管理措施,合理划分风险区域,最大限度减少管控人员,健全疫情多渠道监测预警机制,严格做到“四早”。

  对层层加码、一刀切说“不”

  二十条优化措施中明确提出,将加大对一刀切、层层加码问题的整治力度。

  河北省、江西省、江苏省、甘肃省、四川省等均提出要求,严禁随意封校停课、未经批准阻断交通、随意采取“静默”管理、随意封控、长时间不解封、随意停诊等行为。既要反对不负责任的态度,又要反对和克服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坚决整治一刀切、层层加码等做法。同时,加大对简单化、层层加码、一刀切问题的监督执纪和通报曝光力度,造成严重后果的依法依规严肃问责。

  福建省提出,加大力度促生产、稳运行、保生活,多措并举帮助企业解决困难和问题,推动重大项目、重点工程不停工不停产,扎实做好第四季度经济社会发展工作。

  浙江省提出,当疫情发生时,努力实现风险地区80%以上的企业正常生产经营,80%以上的产能能够发挥,确保生产不停、物流不断、产能不减、秩序不乱,做到“管得住、放得开”。

  在核酸检测方面,部分地区也作出了调整。比如,11月11日,三亚市宣布取消原定于次日开展的三亚市辖区内全体居民和游客的核酸检测。

  上海市则提出,优化校园核酸检测频次,中小学(含中职校)和托幼机构每周一、三、五进行校内核酸检测,核酸检测相关要求根据疫情形势进行动态优化调整,一般不再按行政区域开展全员核酸检测,只在感染来源和传播链条不清、社区传播时间较长等疫情底数不清时开展。

  防疫要人性化、更有温度

  各地加强封控隔离人员服务保障,加大对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的关心帮助力度,解决好人民群众实际困难,让防疫更有温度。

  北京市、天津市均提出要全力做好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保障看病就医等基本民生服务,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生活需求。提出防疫要人性化、更有温度,切忌对群众简单粗暴、生硬冷漠;应对防疫一线工作人员给予更多关心鼓励;加快应急能力建设,加强采样、检测、流调、转运、隔离、救治等力量储备。

  针对公众反应较多的问题,北京市还宣布动态优化完善进返京防疫管理政策,畅通救济渠道,提高办理时效。坚持“一事一议”“有效救济”,最大限度提升通勤效率、保障市场供应。继续对滞留京外人员进行专项救济,开展常态化救济工作,梳理京外风险县域旅居史人员情况,动态更新常住人口信息库。

  此外,山东省提出,要全力做好群众生产生活服务保障,优化校园疫情防控措施,尽力维护正常生产工作秩序。

  湖北省提出,要健全完善灵敏高效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让群众有问题能找到人、找对人,切实满足疫情处置期间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尽力维护正常生产生活秩序,切忌对群众态度生硬冷漠;要做好宣传引导和政策解读,及时回应群众关切,争取群众理解和支持;要充分发动群众,共商共议共同做好疫情防控,使防控工作更加有序、更加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