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写这篇年终专稿之时,我一家三口刚刚感染了新冠病毒。过去3年,我曾多次赴一线参与抗疫报道未曾被感染,这一次却“中招”,身边的朋友和同事很多也已“阳过”,可见这一轮疫情波及范围之广以及当前奥密克戎变异株传播力之强。
虽然感染了病毒,但3年的抗疫历程让我看到了病毒致病力不断减弱,而随着我国新冠疫苗接种率的大幅提升以及防控经验的不断累积,我们应对病毒的能力亦在不断增强,这是我们最终走出疫情阴霾的信心所在。
也要看到,当下多地在应对抗疫3年以来最强的疫情冲击,任何一个环节、流程的闪失,都有可能成为疫情传播的“放大器”。尤其是要保障医疗资源的统筹配置,让老年人、基础疾病患者等脆弱人群安全度过这一时期。近3年的抗疫实践反复证明,坚持就是胜利,坚持才能胜利,坚持定会胜利。全社会多些合力、多些耐心、多些信心,才能保持战“疫”的锐气,才能凝聚战“疫”的勇气。
当下,人们的关注点大部分集中在经济生活的复苏上,事实上,疫情对公众心理产生的冲击也应当得到全社会的关注。中国科学院院士陆林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新冠肺炎疫情以后,感染的老百姓越来越多,尽管感染很快就会过去,但对于其中一部分人来说,疫情造成的心理冲击可能不会很快过去。
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副所长陈雪峰也表示,疫情对社会心理的影响很大,一些人在3年疫情期间也许经历了一些创伤事件,可能会有创伤后应激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等问题,“疫情3年让大家在经济信心、消费行为、人际关系、社会心态等社会心理和行为层面受到影响,且影响会比较长远”。
对于经历了3年抗疫的国家而言,复苏是全方位的,也定将是一个不断加速的过程。过往的经历让我们有底气坚信,没有一个冬天不可逾越,没有一个春天不会到来!